本中心形成了以刘峰教授为带头人、专兼教师一体、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协同、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实验教学师资团队。
本中心主任刘峰教授、博士,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信号和信息处理专业学术带头人,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通信学会IP应用与增值电信技术委员会委员;福建、浙江、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江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对象;省第二批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图像处理与多媒体通信”研修团队负责人;南京邮电大学“图像系列课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南京邮电大学“1311人才计划”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中心师资队伍现有84人,专职教师64人、兼职20人。专职教师中教学科研岗59人,实验岗5人。其中正高16人,副高28人,中级职称20人。博士:硕士:学士比为40: 23:1。
表13 专职教师队伍结构
专职教师总数 | 64人 |
结构类别 | 人数 | 百分比 |
教师年龄结构 | 40岁以下 | 26 | 40.63% |
40-50岁 | 29 | 45.31% |
50岁以上 | 9 | 14.06% |
教师职称结构(含同级别职称人员) | 正高(教授、研究员) | 16 | 25.00% |
副高(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 | 28 | 43.75% |
中级职称(讲师、实验师) | 20 | 31.25% |
教师学历结构 (最高学历) | 有博士学位 | 40 | 62.5% |
有硕士学位 | 23 | 35.9% |
有学士及其他学位人数 | 1 | 1.6% |
45岁以下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共40人) | 28 | 70.00% |
具有相关行业领域比例 | 37 | 57.8% |
(二)队伍建设举措
中心根据《南京邮电大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办法》、《南京邮电大学教师(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等系列制度推进队伍建设。
1.专业团队建设与带头人培养
采用聘请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从各相关专业专任教师中选择1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实践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师作为中心对应专业或实验教学方向的带头人,提供专项培养资金,通过出国进修、企业学习、与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配备科研团队等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
表14 中心实验团队建设
团队名称 | 人员 |
数字音视频实验教学团队 | 卢锋教授、季静副教授、陈素芹、王翔等 |
动画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团队 | 张刚要教授、余洋教授、方仲玮副教授等 |
平面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团队 | 王克祥教授、杨祥民教授、申灵灵博士等 |
虚拟仿真与增强现实实验教学团队 | 霍智勇教授、单美贤教授、郝川艳副教授、单俊豪博士等等 |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验教学团队 | 吴伟敏副教授、魏建高级实验师、宋婉茹博士等 |
游戏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团队 | 刘思江博士、祁尧讲师、林巧民副教授等 |
信息与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团队 | 张玲华教授、刘峰教授、姜玻博士、王心怡博士 |
2. “双师”教师培养
针对新入校教师和尚未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通过外派国内培训机构和专业技能培训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参与项目研发等途径培养;对已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依托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加大下企业锻炼的频次,进行持续培养。与企业进行双向培养并实行轮训制度,丰富实践经验,增强实践能力,提高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及企业技术服务的能力。通过国内师资培训基地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专业教师基于数字媒体资源开发过程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与实施能力。
表15 中心实验团队中部分双师型教师情况
序号 | 姓名 | 专业技术 职称 | 企业或行业实践经历 |
1 | 卢锋 | 教授 | 南京格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顾问 |
2 | 刘峰 | 教授 | 广东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
3 | 霍智勇 | 教授 | 南京龙韵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产品顾问 |
4 | 张刚要 | 教授 | 南京慕可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编辑顾问 |
5 | 刘永贵 | 副教授 | 南京极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顾问 |
6 | 吴伟敏 | 副教授 | 南京创维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
7 | 吴婧婧 | 副教授 | 南京优先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
8 | 姜玻 | 讲师 | 南京优耐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指导 |
9 | 高桐 | 讲师 | 南通菓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
10 | 刘思江 | 讲师 | 江苏优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
......... |
目前专职教师中,有企业经历教师人数为37人,如表15所示,刘峰教授、卢锋教授、刘永贵副教授等都在企业兼职或作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中心教师的横向课题项目“管井剖面全景图生成和地下水流速流向探测软件研发、眼科虚拟现实视觉训练和辅助治疗系统、网文平台内容提供方接口建设”等为中心教师带领学生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与科研转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创造了条件。
3. 骨干专职教师培养
通过到企业锻炼、国内外培训等多种途径的培养,全面提高中心专职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水平,建立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较强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实施教师“提升”工程,选拔优秀教师作为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提供专项培养资金,全面培养骨干教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设计、组织、实施能力;制定标准,落实考核,对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
4.兼职教师聘任与培养
依托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等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由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真正实现校企融合;安排兼职教师参与专业课程的项目开发和实验室建设,带动青年教师成长。中心聘任了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张立国教授、《远程教育杂志》主编陶侃、浙江大学研究员陈娟娟、西北工业大学张晓雷教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制作部主任王翔、中湾人工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生、批改网总经理张跃、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亚飞等为校外专家,校外兼职指导老师达20人。
为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兼职教师的培养力度,利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机会,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对教学业务进行研讨,以提升企业兼职教师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理解,如表16。
表16 2023年邀请的企业专家名单
姓名 | 单位 |
张红军 | 中公教育集团副总裁 |
彭振宇 | 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学习产品研发负责人 |
张跃 | 批改网江苏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赵峥涞 | 江苏博子岛研究院 |
罗智淳 | 江苏省金智教育 |
王翔 | 江苏省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 |
张俊 | 江苏通信学会虚拟现实专委会 |
厉浩 |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 |
高佳平 | 禾斗教育 |